您的位置>> 首页 > 所有图书 > 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2007年版
查看图书
  • 书名: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
  • 作者:朱光磊等
  •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 年月:2007.5
  • 页数:678
  • 书价:39.00
  • 登录号:022489
  • 分类号:D663
  图书目录:总论:“从身份到契约”——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

    重组

第一节  概念与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阶层的概念

    三、阶层分析方法与阶级分析方法的关系

第二节  阶层分化的历史前提和历史契机

    一、中国阶层分化的历史前提

    二、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历史契机

第三节  基本格局:中国社会分化中形成的四种阶层类型

    一、基本阶层

    二、新兴阶层

    三、复新阶层

    四、若干交叉、过渡阶层和“复旧群体”

第四节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主要特征

    一、主基调:工业劳动者的数量超过农业劳动者

    二、与非公经济相联系的阶层发展迅速

    三、“两栖人”现象“缠绵不断”

    四、合作的趋势与深层次矛盾的暴露

    五、利益团体已经跨越了潜伏期

    六、阶层分化仍在受着“单位”体制等因素的牵制

    七、社会全面流动的态势已经形成

    八、“学历因素”依然对社会分化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九、阶层间政治差距的淡化与经济差距的拉大

第五节  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社会进步和政治发展

    一、阶层分化推动了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化过程

    二、阶层分化对社会成员有机构成发挥了有益的改善作用

    三、阶层分化造就一个成长中的“民间社会”

    四、阶层分化推动了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

    五、阶层分化初步转变了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

    六、中国阶层分化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分化趋势具有一致





    七、出现了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也推动了共同富裕

第一章  蓝领工人

第一节  蓝领工人阶层概述

    一、工人阶级、产业工人与蓝领工人

    二、蓝领工人的构成

    三、蓝领工人的文化技术素质状况

    四、蓝领工人的补充来源

  第二节  蓝领工人的劳动关系

    一、身份型工人转变为契约型工人

    二、蓝领工人在市场竞争中的相对不利地位

    三、劳动争议和劳资纠纷

  第三节  蓝领工人的经济收入和生活状况

    一、收入来源、水平和收入差距

    二、生活状况

  第四节  蓝领工人的社会属性和心态

    一、蓝领工人的社会地位问题

    二、蓝领工人的阶级和阶层意识趋向强化

    三、蓝领工人的预期

第五节  蓝领工人的发展变化趋势

    一、蓝领工人的规模扩张和同质化

    二、蓝领工人的流动走向和白领化趋势

    三、劳资关系将趋于平衡和规范

    四、蓝领工人的生活状况将不断改善

第二章  白领工人

第一节  白领工人阶层概述

    一、“白领”与白领工人

    二、白领工人的构成

    三、白领工人的文化素质状况

    四、白领工人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白领工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作用

    一、工人阶级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从“身份型”向“契约型”的转变

    三、“白领”:重新成为一种身份象征

    四、白领工人是社会稳定发展的积极力量

第三节  白领工人的经济和生活状况

  一、收入来源与收入水平

  二、劳动关系

  三、生活方式

  四、社会心态与政治行为方式

  五、与白领工人相关的社会问题

第四节  白领工人阶层的发展趋势

    一、数量和比例仍将会继续增加

    二、社会影响逐步扩大

    三、政治地位逐步确立

    四、与工人阶级其他部分的整合趋势愈益明显

第三章  知识分子

第一节  知识分子阶层概述

    一、知识分子阶层的界定

    二、知识分子阶层的构成

第二节  知识分子阶层的收入状况

    一、知识价值的总体回归趋势

    二、从“行业外差距”到“行业内分化”:知识分子收入





    内部差距

第三节  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流动

    一、跨区域流动依然强劲

    二、向“体制外”和“阶层外”的流动愈加活跃

    三、国际流动逐渐增多

    四、高级知识分子是人才争夺的主要对象

第四节  当代知识分子阶层的思想状况

    一、政治素质较高

    二、关注国家前途

    三、价值取向多样化

第四章  公务员

第一节  公务员阶层的基本状况

    一、从“国家干部”到“公务员”

    二、公务员阶层的规模

    三、公务员的级别

第二节公务员的收入状况

    一、基本收入

    二、“待遇”收入

    三、公务员的“含金量”问题及与其他阶层的比较

第三节  公务员的职业发展

  一、公务员的准入

  二、公务员的职业发展

  三、公务员的离岗

第四节  公务员阶层的发展趋势

    一、趋向能力主义,强调竞争上岗

    二、收入趋于规范化

    三、结构继续趋向于年轻化和知识化

第五章  失业者

第一节  失业现象与城镇失业率

    一、“失业”、“待业”、“下岗”与“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失业:城市社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三、城镇失业率的上升趋势

第二节  失业者阶层概述

    一、失业者的构成

    二、失业的类型

    三、失业者的生活状况

    四、失业者的社会心态

第三节  失业现象走势

    一、失业者的群体特征和利益意识日趋明显

    二、“二次失业”或多次下岗人数增多

    三、“不就业”和“主动下岗”群体初步形成

    四、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愈加明显

    五、城镇再就业者面临农民工的强力冲击

    六、城乡失业者的整合趋势

第六章  退休人员

第一节  退休人员

    一、退休人员的概念和构成

    二、退休人员的规模及其变化

第二节  退休人员的生活状况

    一、退休人员的收入来源和差别

    二、退休人员的生活状况

    三、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

第三节  退休人员的社会属性和心态

    一、退休人员的主要特征

    二“二次就业”和分层化

    三、退休人员对改革和发展的预期和要求

    四、退休人员的发展变化趋势

第七章  农业劳动者

第一节  农业劳动者阶层概述

    一、“农民阶级”与“农业劳动者阶层”

    二、不断走向分化的“中国农民”

    三、分化的最新动因

第二节  农业劳动者的经济生活

    一、整体小康、增收趋缓

    二、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拉大

    三、反哺农业时代与农业劳动者整体进步的新机遇

第三节  农业劳动者的政治生活

    一、制度化参与途径不断拓宽

    二、非制度化参与现象有所蔓延

    三、“自治”与利益表达形式的组织化

    四、免征农业税的双重影响

第四节  当前最主要的“农民问题”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权益问题

    二、农村教育问题

    三、农民负担问题

    四、“新农村建设”问题

第五节  “中国农民”的明天

    一、总量减少、比例下降

    二、促进农民合理分化的对策思考

第八章  村组干部和乡村知识分子

第一节  村组干部

    一、村组干部阶层概述

    二、村组干部的双重身份、双重属性与双重心态

    三、村组干部的基本状况及突出问题

    四、村组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

第二节  乡村知识分子

    一、乡村知识分子阶层概述

    二、乡村知识分子的基本状况及突出问题

    三、乡村知识分子阶层的具体分析

    四、乡村知识分子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选择

第九章  乡镇企业职工

第一节  稳定发展的乡镇企业

    一、乡镇企业的含义及现状

    二、乡镇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乡镇企业职工概况

    一、人数

    二、文化状况

    三、就业方式和劳动条件

    四、工资收入与福利待遇

第三节  乡镇企业职工的特点

    一、亦工亦农

    二、区域流动倾向低,工作岗位流动性强

    三、阶层群体意识不明显

    四、生活方式滞后于工业文明

第四节  乡镇企业职工阶层的发展趋势

    一、乡镇企业职工在社会中的地位

    二、乡镇企业职工的未来

第十章  农民工

第一节  农民工阶层概述

    一、农民工的概念

    二、农民工的成因:非完全意义上的二元经济

    三、规模日趋扩大的工人阶级后备军

第二节  农民工的经济状况与构成

    一、收入状况

    二、就业方式

    三、生活方式

    四、构成和分类

第三节  对农民工的政治与社会分析

    一、底层精英的社会流动

    二、“民工第二代”与潜在的社会认同危机

第四节  当前亟待解决的“农民工问题”

    一、户籍制度改革问题

    二、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

    三、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四、健全农民工群体的意见表达机制

第五节  发展趋势展望

    一、农民工体制的过渡性

    二、促进农民工趋向高级化的职业流动

    三、农业劳动者迈向城市化的又一个桥梁

第十一章  个体劳动者

第一节  个体劳动者阶层概述

    一、个体经济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二、个体劳动者的概念

    三、个体劳动者阶层的发展规模

    四、个体劳动者的来源

    五、个体劳动者的文化和年龄构成

第二节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经营活动

    一、个体劳动者的经营形式

    二、个体劳动者的行业构成

    三、个体劳动者的地区分布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的经济状况

    一、个体劳动者的经济实力

    二、个体劳动者的收入状况

    三、个体劳动者中的某些消极现象

第四节  个体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心态

    一、个体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二、个体劳动者的社会心态

第五节个体劳动者阶层的发展趋势

    一、个体劳动者阶层的经济发展趋势

    二、个体劳动者阶层的政治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  私营企业主

第一节  私营企业主阶层概述

    一、私营经济及私营企业的现状

    二、私营企业主的构成与规模

    三、私营企业主的基本特征:一般性和特殊性

第二节  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属性

    一、关于私营企业主社会属性的各种观点

    二、对现阶段私营企业主社会属性的分析

第三节  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

  一、政治参与的形式

  二、政治参与的特点

  三、政治参与的限度问题

  四、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发展趋势

    一、规模持续扩大,“脱帽加冕”继续进行

    二、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正确处理私营企业主与其他阶层的关系

    四、政策创新:私营企业发展的“加速器”

第十三章  企业经营者

第一节  企业经营者阶层概述

    一、企业经营者的内涵

    二、企业经营者占社会阶层的比重

    三、企业经营者的政治地位

    四、对企业经营者的要求

第二节企业经营者在经济改革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企业经营者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企业经营者在经济改革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的现状

    二、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企业盔营者的成长机制和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企业经营者阶层的形成和发展

    二、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化趋势

    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状况

    四、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第十四章  军人

第一节  当代中国军人阶层的基本状况

    一、军队与军人

    二、军人阶层的规模

    三、军队的组织体制

第二节  当代军人阶层的来源与流动

    一、义务兵的来源与流动

    二、士官的来源与流动

    三、军官、文职干部的来源与流动

第三节  当代军人阶层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地位

    一、当代军人阶层的群体特征

    二、当代军人阶层的政治文化特征

    三、军人在社会分层中的位置

第四节  当代军人阶层的劳动特点和生活方式

    一、当代军人的劳动特点

    二、军事劳动的社会属性

    三、当代军人阶层的生活方式

第五节  当代军人的物质利益

    一、军人——边缘的物质利益群体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军人物质生活的新变化

    三、军人物质利益分配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军人物质利益关系的进一步调整

第六节  当代军人阶层的发展趋势

    一、当代军人在全面发展问题上面临的主要矛盾

    二、军人成分结构的变化趋势

    三、军人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

第十五章  大学生

第一节  高教事业的发展与大学生的基本情况

    一、高教事业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规模扩张

    二、大学生自然状况的总体分析

第二节  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一、学习生活方式

    二、课余生活方式

    三、消费方式与生活水平差别的显性化

    四、部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个性化

第三节  大学生的政治行为

    一、大学生:社会发展的“晴雨表

    二、大学生思想活动的主要特点

    三、大学生的政治观

    四、大学生的政治行为方式

第四节  大学生的价值观分析

    一、人生观

    二、主体观

    三、伦理观

    四、择业观

    五、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社会依据

    六、新世纪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动趋势

第十六章  自由职业者

第一节  自由职业者概况

    一、自由职业者的概念

    二、自由职业者的产生与兴起

    三、构成:一个极其多样化的社会群体

第二节  自由职业者的特征分析

    一、“自由”与“不固定”的职业特征

    二、知识结构专业化与年龄结构偏轻化

    三、高收入与高风险

第三节  自由职业者的社会心态分析

  一、自由职业者的价值取向

  二、自由职业者的社会心态

  三、自由职业者在政治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第四节  自由职业者的发展趋势

    一、自由职业者的队伍将持续扩大

    二、自由职业者的社会作用日益显现

    三、现行政策对自由职业者发展的影响

    四、某些潜在问题还将逐步显性化

第十七章  若干特殊社会群体

第一节  游民

    一、何谓游民

    二、农民工不等于游民

    三、游民的构成

    四、游民的政治、社会影响

    五、变化态势

第二节  乞讨人员

  一、基本状况概述

  二、成因分析

  三、日趋严重的乞讨人员职业化问题

  四、变化态势分析

第三节  卖淫者

    一、卖淫:一个日趋蔓延的社会问题

    二、构成及经济状况

    三、卖淫嫖娼现象泛滥的社会影响

    四、简单的对策思考

第四节  休闲人士

    一、基本状况

    二、特点分析

    三、社会影响

    四、休闲人士的明天

第十八章  利益团体问题

第一节  利益团体概述

    一、“利益群体”与“利益团体”

    二、利益团体跨越潜伏期

    三、利益团体是潜在的压力团体

第二节  利益团体的社会政治影响

    一、当前中国利益团体的基本状况

    二、利益团体的积极社会政治功能

    三、利益团体的消极影响

第三节  正确对待利益团体问题的设想

    一、对待利益团体的不同态度

    二、对待利益团体问题的基本思路

    三、对待利益团体问题的具体措施

第十九章  “两栖人”问题

第一节  渐进式改革与改革初期的“两栖人”现象

    一、“两栖人”现象:双轨制在阶层分化中的映射

    二、三大制度瓦解的不同步性:增加了“两栖人”出现的



空间

    三、改革初期“两栖人”的出现

    四、改革初期“两栖人”的特征

第二节  世纪之交的新型“两栖人”

    一、社会结构渐趋稳定下新型“两栖人”的出现

    二、新型“两栖人”折射出的体制性弊端

第三节  “两栖人”问题分析

    一、“两栖入”的实质:“身份”与“契约”的混合体

    二、“两栖人”群体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三、对策建议:加强规制建设,削弱“两栖人”的“生存



空间”

    四、“两栖人”群体的消失与“两栖人”个体的长期存在

第二十章  正确处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中国社会的主要阶层矛盾

    一、城市各阶层与农村各阶层之间的矛盾

    二、公务员阶层与其他阶层之间的矛盾

    三、劳资矛盾

    四、贫富矛盾

第二节  正确处理阶层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正确处理阶层关系是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一个基本任





    二、当代中国阶层关系的总体特点

    三、正确处理阶层关系的思路与原则

第三节  正确处理阶层关系的对策

    一、构建与阶级阶层结构相适应的政治模式

    二、培育合理的阶级阶层结构

    三、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

    四、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

    五、发挥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

    六、寻求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新途径

第二十一章  社会流动与政治发展

第一节  社会流动的概况

    一、改革以来中国社会流动的历史过程

    二、目前社会流动的基本状况

    三、目前社会流动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社会流动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一、社会流动对政治稳定产生双重影响

    二、社会流动是对政府管理的重大挑战

    三、社会流动是对国家利益协调机制的严峻考验

    四、社会流动加快政治文化的多元化

    五、社会流动造成政治社会化的困境

    六、社会流动激活、分化了政治参与

    七、社会流动弱化了基层民主建设

第三节  政策建议:限制旧体制,促成新政策

    一、限制旧体制对社会流动的负面作用

    二、建立促进社会流动的新体制

    三、规范有关社会流动的公共政策

第二十二章  “以时间换空间”:阶层分化与政治发展

第一节  社会结构调整与政治发展

    一、阶层分化:政治发展的内在维度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调整

    三、社会结构调整与政治发展

第二节  阶层分化对政治发展的推动

    一、总体特征:“以时间换空间”

    二、基本阶级的分化与整合拓展了政治发展的现实空间

    三、知识分子阶层的持续扩大突显了“知识经济”的政治



影响

    四、官员阶层的知识化推动了政府管理的高效化、民主化

    五、中等收入者群体的扩大促进了社会稳定

    六、“民间社会”的出现加大了政治生活的“弹性”

    七、“两栖人”的存在赢得了政治体制渐进改革的空间

第三节  阶层分化对政治发展的挑战

    一、阶层分化对扩大政治参与的挑战

    二、阶层矛盾的复杂化对政治稳定的挑战

    三、利益集团对政治发展基本格局的挑战

第四节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制度创新

    一、社会全面发展与“契约导向”和“身份导向”相互补





    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全面体制改革

    三、高质量推进政治发展的重要环节

    四、“以时间换空间”: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发展

结语

    一、产业革命继续充当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动力”

    二、市场化继续充当社会阶层分化的“拉力”

    三、与各种“体制外”因素相联系的阶层将明显扩大

    四、农民的进一步分化和工人的一体化将同步进行

    五、社会流动趋于加快,“两栖人”趋于减少

    六、“身份”因素加快退出历史舞台

    七、对分配的控制力度会加大,但差距短期内难以明显缩





    八、中等水平收入的阶层规模将会扩大

    九、阶层矛盾增加并非注定引发重大外部性政治冲突

主要参考文献

  一、著作部分

  二、论文部分

再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