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陆搜 索 |
查看图书
图书目录:总序
凡例 序一 可理解的德里达 张祥龙 序二 几点感想 杜小真 导言 1 德里达其人其学 2 德里达研究的现状及本书的研究目的 3 在现象学与结构主义之间和之前--德里达的思想资源及其位置 4 对本原形而上学的解构--德里达的“一以贯之”之“道” 5 本原问题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 6 本原与延异 7 本书的写作方式与结构 第一部分 本原与延异--德里达对胡塞尔现象学中本原/替补结构的解构 引言 第一章 诸种符号之前的符号--被胡塞尔搁置了的一般符号问题 1 “本质性的区分”及其意义 2 德里达的问题:在“指向”与“指示”区分之前的本源的“显示” 3 胡塞对素朴本体论的突破以及德里达的再突破 4 表述与指号在交往话语中的交织 5 独白的对话性 6 独白的生产性 7 符号的“显示”--“指示”与“指向”之间的本质统一 第二章 同一与重复--符号与观念同一性的本质 1 各种再现之前的重复 2 符号:本源的重复结构 3 重复与同一 4 实在与想象 5 观念性的同一性:重复与存在 第三章 本原与重复--德里达对胡塞尔内时间意识本原观的解构 1 “本原问题”释义 2 原印象:内时间意识的本原 3 保持:本源的重复 4 重复的踪迹:非本源的“本原” 第二部分 原文字:从替补到本原--德里达的文字学对声意中心论和本原形而上学的解构 引言 第四章 声意中心论与在场形而上学 1 话语与存在 2 现象学的声意与观念性 3 言说“自听-自说”结构 第五章 文字与本原--德里达的“文字学”与传统本原形而上学 1 对本原的解构--德里达“文字学”的“哲学”意义 2 “自听-自说”中的纯粹差异与延异--对声意内在性的解构 3 语言的本质:差异系统 4 差异的延异化:德里达对索绪尔语言学的解构 5 延异:作“本原”的“原文字” 6 文字:从替补到“本原” 第六章 文字:一种新的“替补”逻辑 1 替补的经济 2 增添、补充与替代:替补的多重含义及其关系 3 替补的悖论:威胁与拯救 4 本原与替补之间:一个拓扑舞台 第三部分 存在与踪迹--德里达对海德格尔的存在本原观及传统在场形而上学的解构 引言 德里达与海德格尔的思想之缘 第七章 从“存在与时间”到“时间与存在”--海德格尔的寻“原”之路以及德里达对它的解构 1 海德格尔的寻“原”之路 2 解构的焦点:存在“与”时间 第八章 德里达对传统存在论的再解构 1 海德格尔眼中的亚里士多德的时间学说 2 亚里士多德的时间难题及德里达对它的改写 3 存在即在(在场):亚里士多德时间难题的隐蔽前提 4 时间:纯粹的感性形式 5 先验想象力:时间的本原 6 hama:本源的综合 7 本源的“共一”:不可能的可能性 8 封闭的线 第九章 在场与踪迹--德里达对海德格尔存在本原观的解构 1 海德格尔与在场形而上学 2 踪迹:对“在场-不在场”的绝对超出 3 在场的踪迹化 4 比存在还古老的延异 结语 解构与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命运--德里达解构的意义 1 划界与越界--德国古典形而上学及其对待本原的不同态度 2 本原问题:摆脱不掉的形而上学幽灵--当代哲学面对本原问题的尴尬 3 来自他者与未来的“本原” 4 解构与未来形而上学的可能性 跋 最终是要学会生活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