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所有图书 > 一九三○年代的中国(下卷)
查看图书
  • 书名:一九三○年代的中国(...
  •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编
  •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年月:2006.9
  • 页数:392-884
  • 书价:120.00
  • 登录号:021976
  • 分类号:K260
  图书目录:下卷

三  一九三○年代的中国外交

日本外务省与1933年中的华北危局--以应对黄郛北上为中心   陈群元  

蒋介石亲自掌控的对日秘密谈判--抗战期间中日关系研究之三  杨天石

日本诱降汪精卫的政府自白--关于一份日本绝密文书的解读  臧运祜

抗战前期国民政府对日美关系的反应  鹿锡俊

抗战前期美国外交官对华政策的分歧   王纲领

抗战初期中国的对美“国民外交工作”〔日〕土田哲夫

1935-1940年英国对藏政策与中国西藏门珞察地区边界危机  张永攀  

四  一九三○年代的中国军事

第五次反“围剿”中共军事政策再理解--以广昌战役为中心  黄道炫

论中国军队淞沪会战的战略意图   刘贵福

八路军平型关战斗再研究  杨奎松

五  一九三○年代的中国文化

民国学界的老辈  桑兵

“国难”与中国现代学术的成长--以《独立评论》为中心的考察  章清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政治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日〕水羽信男

20世纪30年代教育领域里的处布知识分子与国民党之争  张太原

胡适与1934年全国考铨会议  徐飞  杨天宏

党治和法治:以罗隆基人权理论为视角    刘志强

1920-1930年代国家主义派之内在文化理路   敖光旭

1930年代《中华教育界》关于“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的讨论   田利军

1930年代乡村教育派分之间的自发互动  曹天忠

社会史论战的先声--《新生命》杂志对中国社会结构的探讨  贺渊

Formation of Race and Racial Identity in China in the 1930s:Eugenic and Scientific Racial Revival and the China -based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Debate   Hsiao-pei Yen (阎晓培)

聂耳--创作“新兴音乐”与1930年代的中国革命  〔美〕Joshua H.Howard (何稼书)

1934-1937年的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研究   汪朝光

六  一九三○年代的中国社会

1928-1937年《大公报》等报刊对中苏关系认识的演变  陈廷湘

国民外交与学术研究: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的基本活动及其工作重心的转移 (1925-1933)    张静

1930年代的佛教与政治:太虚法师和蒋介石   侯坤宏

民国中后期的政治与宗教:刘文辉与西康地区藏传佛教界  王川

1930年代中国人之香港旅行:超越另一个境界线   〔韩〕白永瑞

1931年长江大水灾和湖南省的水灾救济--以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与湖南省当局这间的关系为中心  朴敬石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货展览会述论(1928-1937)马敏  洪振强

National Products and West Lake--1929Xihu Exposition    Guannan Li(李冠南)

The Yangzi Meets the Amazon:Placing Peruvian Chinese Nationalism in the 1930-1929 Xihu  Exposition  [美]Ana Maria Candela(甘



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