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陆搜 索 |
查看图书
图书目录:第1章 导论
第2章 方法:反思性的阐释 2.1 范式 2.2范式的基本原理 2.3本书的研究对象 2.4 概要 第3章现代性:方言 3.1 现代性的要旨与理性的节日 3.2后启蒙的悲观主义 3.3 特殊的和独特的理性主义 3.4现代性论述的几个假设 3.5 概要 第4章 现代性:特殊主义的局限 4.1 美国方面 4.2公共方面 4.3 行政方面 4.4 概要 第5章 现代性:科学主义的局限 5.1实证主义的议程 5.2科学命题的地位 5.3伦理型企业 5.4 理解 5.5 概要 第6章 现代性:技术主义的局限 6.1公共行政作为低技术 6.2重视技术的好处 6.3从技艺到技术 6.4社会技术的局限 6.5 概要 第7章 现代性:企业的局限 7.1 动机 7.2复制、竞争和浪费 7.3两次变革浪潮 7.4公共选择的路线 7.5 概要 第8章 现代性:解释学的局限 8.1公共行政学对意义的探求 8.2再论哈贝马斯 8.3理性的心理学批判 8.4 概要 第9章后现代性:方言 9.1后现代性释义 9.2 超现实 9.3 知识转向 9.4概要 第10章 后现代性:想像 10.1理性化的终结 10.2 想像界 10.3想像与公共行政 10.4否定的角度 10.5肯定的角度 10.6 概要 第11章后现代性:解构 11.1何谓解构? 11.2解构官僚制 11.3 概要 第12章后现代性:非地域化 12.1 思维特征 12.2思考对象的结构 12.3 概要 第13章后现代性:他在性 13.1反法西斯主义 13.2 开放性 13.3 差异性 13.4反元叙事 13.5颠覆已有的秩序 13.6概要 第14章 跋 参考文献 索 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