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陆搜 索 |
查看图书
图书目录:绪论
一、研究的大背景:WTO中的司法能动主义 正在接受“审判” 二、研究对象:以WTO司法能动主义为中心 三、研究意义:为确保中国WTO下权利义务平衡计 四、研究方法:综合研究的方法 五、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第一章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司法能动主义 第一节 WTO中司法能动主义争议的大背景 一、WTO的正当性备受攻击 二、WTO正当性争议的核心——衍生性与隔绝性问题 三、WTO中的司法独立:司法能动主义的前提 四、上诉机构裁决事实上的先例效力:成员方对 WTO司法能动主义倍怀戒心 第二节 WTO中的司法能动主义 一、WTO中司法能动主义的定义 二、WTO中的司法解释哲学及司法能动主义的 正当性分析 第二章 WTO贸易救济争端解决中不存在司法能动主义之辩 第一节 美国对WTO贸易救济争端解决的挞伐 一、责难的缘起——WTO涉美贸易救济争端 中美方连遭败绩 二、美国国会、政府对WT0贸易救济争端解决 实践中司法能动主义的谴责 第二节WTO上诉机构并未改写《反倾销协定》、 《反补贴协定》:以美国《2000年持续倾销与 补贴抵消法案》争端为例 一、《2000年持续倾销与补贴抵消法案》不是针对 倾销/补贴的具体行动:美国的辩解 二、《2000年持续倾销与补贴抵消法案》构成“针对” 倾销/补贴的具体行为 三、《2000年持续倾销与补贴抵消法案》构成“反” 倾销/补贴、对倾销/补贴有负面影响 四、《2000年持续倾销与补贴抵消法案》扭曲了 倾销/补贴产品和国内产品的竞争关系 五、《2000年持续倾销与补贴抵消法案》违反WTO 协定的有关规定 第三节 WTO上诉机构并未增加成员方《保障措施协定》 项下义务:以“不可预见的发展”条款的解释为例 一、《保障措施协定》和GATT 1994第19条第l款 的关系 二、“不可预见的发展”条款的法律属性 三、《保障措施协定》和GATT 1994第19条第1款(a)项 并未冲突 四、采取保障措施的成员方有证明“不可预见的发展” 存在的义务:约文解释的视角 五、采取保障措施的成员方有证明“不可预见的发展” 存在的义务:其他的佐证 六、小结 第四节 WTO上诉机构禁止“归零法”:并非司法能动 丰义的结果 一、《反倾销协定》中价格比较规定的演进:“归零法’’ 谈判史的考察 二、GATY专家组对“归零法”的裁决:对“归零法”的迁就 三、WTO专家组对“归零法”的裁决:有约文依据的 公正裁决 四、结论 第五节 WTO专家组、上诉机构遵循了《反倾销协定》中的 审查标准 一、WTO中的审查标准:WTO成员方和司法机构间的 权力分配 二、专家组、上诉机构对成员方就《反倾销协定》条文 所作解释尊重的程度:完全尊重抑或适当尊重 三、WTO专家组、上诉机构未僭越审查标准: 实证的分析 第三章 WTO上诉机构篡夺WTO政治机构、决策机构的 权力:司法能动主义的结果 第一节 司法能动主义与国际收支、区域贸易协定审查权 一、GATT争端解决实践中的机构性平衡问题 二、WTO协定下司法——行政机构间的机构性平衡问题 三、WTO争端解决实践中司法——行政机构间的机构性 平衡问题 四、上诉机构的司法能动主义破坏了WTO中的 机构性平衡 第二节 WTO上诉机构程序问题上的司法能动主义: 法庭之友意见书问题引发的争议 一、WTO程序创新中的司法能动主义及引发的争议 二、WTO中法庭之友问题的发展轨迹——司法能动 主义渐强 三、专家组、上诉机构无权接受法庭之友意见书 四、结论 第四章 将非贸易价值引入WTO:对上诉机构司法能动 主义的批判 第一节 “与贸易有关的议题”进入WTO的途径分析 一、WTO下的议题连接 二、WTO规则制定中的模式之争 第二节 国际机构中的政策制定模式和WTO结构 ——三种模式的特性分析 第三节 司法能动主义作为非贸易价值政策制定方式: 一个不适当的方式 一、司法能动主义模式欠缺民主正当性 二、上诉机构不能援引外部法律渊源:WTO法律 渊源的有限性和习惯国际法的不确定性 第四节 上诉机构奉行司法能动主义纳入非贸易价值 引发道德危机 第五节 WTO政策制定中的“协商缔约权力”模式与涉及 非贸易价值争端解决中的司法能动主义 第六节 上诉机构审理涉及非贸易价值争端时应保持 司法克制 第五章 WTO争端解决中司法能动主义的防治 第一节 学者和有关成员方的改革建议及评析 第二节 作者的建议:上诉机构和成员方应保持适当的克制 一、上诉机构在解释WTO条文时应适当尊重 成员方的主权 二、上诉机构解释中的价值评判:构建约文解释 和目的——宗旨解释间的平衡 三、具体案件中上诉机构司法克制的方法论 四、成员方的克制 结论 缩略语表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经常援引的法律条文 附录二 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 后记暨感谢辞 |